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巴中科普站隆重举行成立仪式
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力巴中乡村振兴。7月9日上午,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巴中科普站隆重举行成立仪式。活动邀请了四川省畜牧总站高级畜牧师、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站长、四川省蜂业学会秘书长、功能性党支部书记赖康,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长、中国蜂产品协会常务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蜂产品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专家兼秘书长、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所长何卓洲,巴中市相关部门领导、村集体经济代表、新农人代表及媒体代表齐聚红色巴中,共同见证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巴中科普站的正式成立。
授牌仪式气氛热烈,巴中科普站的成立,正是科技下沉乡村的生动实践。活动现场,播放了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巴中科普站专题宣传片。巴中科普站是一家专注于科普蜜蜂文化、蜂产品、蜜蜂与生态关系;研究发展蜜蜂养殖技术;以认代养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开发系列衍生产品的综合性实体。并依托旗下四川巴山蜜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加盟、集采、团购、定制、零售等事项。目前拥有大巴山深处自然生态蜂场20个,蜜蜂2000多箱,常年追花逐蜜。更与多个国家级大型中药材基地达成战略合作,常年进行采花授粉,酿造自然温润健康药材蜜。同时,公司与研究所深度合作,对蜂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及利用,推广生产出各类内服外用新型健康化产品。为社会各界人士拥有活力健康体魄保驾护航。
科技为翼,蜂业腾飞。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作为行业的引领者始终致力于推动养蜂科技的创新与应用。通过宣传片,何卓洲所长详细介绍了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在蜂业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与不懈追求,描绘了蜂业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他说:“蜂业在大健康及产品研发领域凸显出巨大的市场前景,蜂农的养殖逐年递增以零散到规模,以个体到合作社,蜜蜂养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全省有两万多户蜂农,养蜂是其家庭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何卓洲所长表达了对巴中科普站寄予的厚望,“巴中科普站将以公平、公开、科学、严谨的精神和作风为巴中的蜂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蜂韵流芳启新程,笔墨凝香贺新章。为铭记这一重要时刻,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非遗篆刻艺术家、开国少将陈其通将军之子陈嘉钧,陈老师现场挥毫,为科普站题写墨宝“科技赋能蜂业,科普服务民生”。这份沉甸甸的墨宝不仅是艺术的馈赠,更是对蜂业未来的深情祝福。
巴中科普站成立仪式上,巴中各蜂场纷纷送来视频祝贺,蜂农们“甜蜜”的产业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精彩蝶变。
在“蜂链百村”签约环节,巴中科普站站长赵晅艺分别与村集体经济巴州区化成镇陈家嘴村,光辉镇白羊坝村,白庙乡茅垭村,尹家镇元岭村签署象征科技之蜜润泽千村万户的合约。与新农人江洪,赵思奇签订技术扶持协议,用科技点燃梦想,用技术酿出共富蜜。
“发展养蜂业是促进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蜜蜂数量的减少,会一定程度影响粮食作物、水果、鲜花的产量。让蜜蜂文化科普活动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重视、理解并支持蜂产业,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蜂产品,才能以消促养、以养促农、以农促收,形成良性循环。”赖康站长在“蜂课堂”环节为大家深入浅出讲授了《现代蜂业技术与生态富民路径》,他倾囊相授为养蜂人送上“致富新密码”。
活动结束后,大家参观了位于置信逸都中心三楼的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巴中科普站,体验了蜂产品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效果,前瞻了众多衍生产品广阔的未来。
蜂舞巴山酿新蜜,科技赋能促振兴。在巴中大地上现代化养蜂产业将成为“甜蜜”事业。四川高新技术蜜蜂研究所巴中科普站正描绘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编辑:王艺潼 责编:杨锦超